|
發布時間:2021-02-08 14:20:46 | 作 者: | 來 源:廣州日報 |
近日,北京有媒體調查發現,一些屢遭投訴的教育培訓機構,居然“榮獲”了諸多如“誠信企業”“信用單位”之類的榮譽獎牌。這些所謂獎牌其實并不值錢,甚至花上幾百元就能隨便辦。
細讀媒體報道,會驚詫于兩點。其一是所謂“誠信企業”的名至而實遠未歸。如某培訓機構,擁有9塊獎牌,卻在一消費者投訴平臺上被投訴多達317次。其二是所謂“誠信”獎牌的來之過易。記者發現,只要在搜索引擎輸入“AAA級信用企業”的獎項名字,就能找到不少號稱能辦理各種資質認證的公司,獎牌加證書的“打包價”便宜的僅800元,而且,獎項隨心定,落款隨意寫,“提供營業執照就行,都是花錢買證的,不用考察”。
顯然,這條買賣“誠信”獎牌的黑產業鏈,存在已不是一兩天的事情,而且其服務的也不僅是教育培訓行業。一些企業之所以不好好做產品和服務,卻熱衷于購買各類“誠信”名頭,道理很簡單,因為想走捷徑,迅速獲得消費者或潛在合作者信任,借此獲取利益。如果對這些投機取巧的行為及相關黑產業鏈聽之任之,不僅會讓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,經濟蒙受損失,而且也會使市場秩序遭到破壞,加劇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惡性循環。如今,我們正在打造誠信社會,豈能容“誠信”如此肆意買賣?
治理此類亂象,須“打假”與“立真”雙管齊下。打假,即打擊買賣“誠信”獎牌黑產業鏈。盡管這條黑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者存在散且多的特點,打擊起來難度較大。不過,“打蛇打七寸”,從相關報道可以發現,搜索引擎是其重要的宣傳推廣渠道,因此,相關平臺應承擔起責任,加強監管,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打擊行動。假“誠信”必須及時清理,真“誠信”也應該有。如此,才能對社會實現正向引導,促使更多的企業守信經營。以教育培訓行業為例,不少地方都實行“黑白名單”制度,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。這些“黑白名單”既有相關主管部門發布的,也有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的基礎上,秉持公平、公正、公開、公益的原則評定的。只有建立起更具社會公信力的真實評價體系,假“誠信”才能無立足之地。
Copyright 2020 www.uctalks.cn All Rights Reserverved 版權所有:遼源綠盾信用服務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:0437-6660315
地址:吉林省遼源市經濟開發區創業大廈三樓 郵箱:lyqycx@163.com 備案號:吉ICP備2020004540號-1 技術支持:赤峰誠信文化傳媒
平臺指導單位:遼源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平臺運營單位:遼源綠盾信用服務有限公司
您是第 位訪客